“我认为此事不妥。”
  这时候,一个高亢的声音从殿外传来,我回头一看,径直走来一人,那人人高马大,身材魁梧,面相凶恶。
  他脚步沉重,每走一步,身上的金银挂饰都会叮当叮当地响起来,好不浮夸。
  来者正是于衡。
  “哦?禁军总军对此事有何见解?”
  皇上对于衡的态度十分和善,并没有在意他是否扰乱朝纲,影响了大朝?
  “秦柝大将军舟车劳顿,从偏远的冀州之北连夜赶往神都,必定人马疲劳,此时让秦将军的人手负责登基大典的守备工作,恐有不妥。”于衡解释的头头是道,“况且,这朝中要务繁多,短短七天,恐怕秦将军不清楚禁军要负责的事情。”
  皇上和秦柝都安静地听着于衡的解释,虽然他说的不无道理。
  “于衡,此时,朕意已决,命你去协助督造厂铸造九鼎。”
  于衡的脸上抽动了两下,却也没再说什么。
  “你意下如何。”
  “臣以为……”
  “于衡。”
  “臣遵旨。”
  秦柝和于衡同时跪在殿中,接受了皇上的安排。
  我能强烈地感受到面前两人之间浓烈的火药味儿。
  “就照此办吧,李文元。”
  皇上点到我,我立刻抬起头来看着她,然后行了一礼。
  “若在登基大典之时,顺利锻造出九尊大鼎,赏黄金万两,升你为内务总督。”皇上说道,“若不成,发配边疆。”
  “……是。”
  终于,挨到了退朝的时候。
  我出了宫,外面停着一辆马车,那是我督造厂的马车,一个伙计站在马车前,他见我出来了,立刻迎了上来。
  “李大人,车准备好了。”
  我点了点头。
  “朝廷的人今天来咱们督造厂,把咱们的牌匾摘了。”
  “嗯。”我点了点头,说道:“督造厂只是改名了,告诉伙计们不要担心。”
  “好,好。”伙计听了我这句话,终于松了口气,眉开眼笑地扶我坐上了马车。
  ……
  终于到了督造厂。
  伙计们都站在门外,他们见我来了,纷纷围上来。
  “督造厂只是改名字了,不是关停。”那伙计先行一步,将其他的人赶开,然后带着我进入了督造厂。
  督造厂里面的炉子虽然都熄灭了,但依旧十分闷热。
  我放眼看去,看见了一尊立在尽头的巨大铜鼎,其外表的铜面已经化为了青铜。
  “这就是祖鼎!”我惊呼道。
  “祖鼎是什么?”
  “传说中大禹,就是用此鼎,铸造了九州鼎。”
  “真的假的?”伙计露出了疑惑的表情。
  我走近那祖鼎,发现那祖鼎不仅体量巨大,做工也是无比精美,鼎身端正严肃,四角方方正正,不偏不倚。
  更加令我震惊的是,这尊大鼎的外表,竟然刻着许多精美的图案和花纹,但问题是,我根本猜不明白这上面的图案究竟代表着什么意思。
  “这上面的东西。”我伸手摸了摸祖鼎,冰冷刺骨,“这些东西是文字吗?”
  有些图案十分规矩地排成一行,有的文字却散在各处,杂乱无章,更加诡异的是,那些文字,我从未见过,就连督造厂里面的一众伙计们,也说不出个一二。
  我摇了摇头,只好暂时搁置那上面的图案。
  “把厂子里的所有工作都停下,召集所有人。”我冲那伙计说道。
  “好。”他点了点头,立刻离开了。
  片刻之后,所有劳工和监工都来到祖鼎之下,看着我。
  我站在台子上,看着他们长出了一口气。
  “今日上朝,皇上谕旨,先是将我们洛阳督造厂改名为神都督造厂。”
  众人听到,纷纷松了口气。
  “另外一件事,皇上下令,命我们在七天之内,锻造九尊大鼎。”
  此话一出,场中立刻传出了议论声。
  “九尊?”
  “还要在七天之内?”
  “李大人,若我们日夜不停赶工,兴许能在七天之内赶制出九尊大鼎。”
  有人十分勉强地说道。
  “我们要铸的并不是普通的大鼎,而是九州鼎。”
  “什么?!”
  “九州鼎?”
  疑问的声音越来越多。
  “李大人,九州鼎真可谓是天方夜谭了!”
  “九州鼎至今下落不明,就算我们有那口大鼎,又该如何制造模范?!”
  诸多疑问,让我一时间拿不定主意。
  “若事成, 每人领赏黄金一百两。”
  此话一出,场中寂静无声,所有人心中都知道这一百两黄金对于他们来说等于什么。
  仿佛达官显贵的生活正在朝着他们招手。
  当然,若未在规定期限内将那九州鼎拿出来,不禁那一百两黄金将会变为梦中泡影,甚至这些人的小命都会不保。
  有人犯了难。
  有人打起了退堂鼓。
  这时候,刚才接我回来了那个伙计忽然拍了拍手,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。
  “与其在这里纠结着等死,不如立刻就干,要是我们真能铸造出那传说中的九州鼎,那一百两黄金自然就到手了,若不成,也不过身死而已。”他来到台子上,慷慨激昂地对众人讲话:“成了,那就是富贵,不成,那就是死,我们没得选。”
  有人叹气,有人摇头,但都接受了如今摆在我们眼前的事实。
  “好了伙计们,把风箱拉得更响亮些,把坩炉烧得更红火些,咱们开始做工!”
  伙计们一哄而散,纷纷撤掉正在运行的机械,把手头的一切东西都放下来,专心铸造大鼎。
  他们首先将大鼎移动到督造厂内最大的坩炉上,高温的火舌舔舐着祖鼎,肉眼可见的热浪逐渐从祖鼎的鼎内逸散出来。
  我们将督造厂里仅剩的全部铜材用器械碾成小块,倒入那巨大的祖鼎之中,这时候我才意识到那祖鼎究竟有多么巨大,一整个督造厂储备的铜材,竟然到不了它鼎内一半高度!
  我心中震烁的时候,劳工们已经将碳粉丢进鼎中,开始了第一批铜水的冶炼,虽然只是初步尝试,但也很快迈出了第一步。
  只要有效率,铸造九个大鼎不再话下。
  但最主要的问题,我们没有九州鼎的模样、图纸,因此也就没有办法铸造出浇铸时要用到的泥瓦模范。
  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,忽然有伙计吆喝了一声,叫着我。
  “李大人,门外有人求见。”
  我眼皮一跳,慌忙从台子上下来,一路小跑着来到了门外。
  程岫站在门口。
  我心中先是一喜,随后又是一惊。
  “朗山兄!”我立刻拱手作揖,行了一礼。
  “李大人不必多礼。”他立刻托住了我的手,“可有地方说话?”
  “好,好。”我急忙将他领到督造厂的客厅,邀他在茶几边上坐下。
  “朗山兄,我夫人,嫣儿的下落查到了吗?”
  一边是妻子下落不明,一边是皇帝的谕旨不断的必催,我顿感心力交瘁,胸口沉闷不通气。
  “李大人,此番我前来,其实不为您的夫人,老实说,夫人的下落,我目前还没有查到。”他叹了口气,“此次前来,是内务的派人来,叫我将手里的一份图纸交予您。”
  他从怀中掏出一沓厚厚的纸放在茶几上,我拿过一张,展开一看,上面画着一副九州鼎之一冀州鼎的草图,另外还有详细的文字描述。
  “这是九州鼎的图纸?”我急忙问道。
  “正是。”他点了点头。
  “内务要我将图纸交予您,以助您重铸九州鼎。”
  我点了点头,向他连声道谢。
  “李大人,我另有件事,想要劝你一劝。”
  “请讲。”
  “着九州之鼎,乃非寻常之物,当初大禹游历九州,取九州之铜根,炼铸了这九尊大鼎。”他故作神秘地说道,“这九鼎究竟作何用处,或者最开始的九尊大鼎究竟遗失在何处,至今无人寻到。”
  “你的意思是?”
  “重铸九州大鼎之时,务必三思。”
  “朗山兄。”我叹了口气说道:“不是我不想三思,这任务可是皇上点名的工作,我若是在登基大典之前未能重铸着九州鼎,我一家老小可就要去边关荒野度过这一辈子了。”
  “诶,我能理解。”他拍了拍我的肩头,“但我也希望李大人可以三思而后行,无人知晓这九州鼎一出,天下是否会大乱。”
  “诸侯并起?群雄逐鹿?”
  “李大人,这话,你不该跟大理寺的人说。”
  我挑了挑眉,倒也觉得无所谓,我唯一的念想就是我的妻子宋嫣,若她有个三长两短,那我手里这九尊大鼎,即便真的铸出来了,也不那么重要了。
  程岫看出了我的心事。
  “李大人,夫人的事情,我一定会继续追查,必定将那贼人绳之以法。”
  临走时,程岫的眼中也略带些神秘,就和我一样,遇到不得不做的事情,而显得有些迫不得已。
  “保重,李大人。”
  “朗山兄,保重。”
  我们道了别,我站在门口看着他的马车远去,便回到了督造厂。
  里面的人见我无事了,也吆喝了起来。
  “李大人,铜材开始熔化了!”
  “好,继续熔炼,铜材采购一事交给我即可!”我朗声说道,随后将图纸交给了负责筑造模范的监工。
  “这是九州鼎的图纸,务必保存好。”
  “是,李大人。”
  我站在督造厂当中,看着厂子里的众人热火朝天的忙前忙后,心中却又踏实了些。
  这里面工作的伙计我再熟悉不过了,个顶个都是能工巧匠,在大唐铸造几尊大鼎,自然不再话下!
  能成!